國際海洋資訊網站logo圖
國際海洋資訊網站banner圖
 
海洋廢棄物的循環經濟利用—遠東新寶特瓶回收

分類 | 產業動態

作者 | 方佳南(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行政專員)
         黃志誠(國立中央大學水海所副教授)
         江佩儒(桃園市政府海岸工程管理處生態保育科科長)

關鍵字 | 海洋廢棄物、海岸垃圾、寶特瓶、循環經濟

內文:

海洋廢棄寶特瓶透過收集與處理,可再製成環保製品,使海洋廢棄物形成循環經濟,為海洋環境與人類帶來良性循環。

海漂垃圾

海漂垃圾是當今地球環境最棘手的問題之一,動物誤食海漂垃圾死亡時有所聞,據英國艾倫•麥克阿瑟基金會(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)發表報告,每年約有800萬噸廢棄塑膠流入海洋,推估至2050年海中廢棄物將可能比魚還多,這問題不僅讓大海窒息,也造成沿海生態環境的變異與凋零,更重返進入人類食物鏈,威脅人類健康。對此問題,人們群起積極淨灘、淨海,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響應推動各項減塑政策。

海漂垃圾,你哪來?

依據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委託國立中央大學執行「108年桃園市海岸水文地理資訊暨海漂垃圾調查評估計畫」發現,桃園海岸的海漂垃圾主要為廢棄寶特瓶、一般生活用品、廢棄漁具等,該計畫並以廢棄寶特瓶做來源調查分析。統計結果指出,44.9%廢棄寶特瓶來自中國大陸,14.4%來自臺灣境內,37.4%無法辨識來源,來自其他國家則合計約3.3%。

海漂垃圾,你哪去?何處是你的終途?

淨灘、淨海是對海漂垃圾問題最常見、最直觀的行動,然而行動之後呢?海漂垃圾回收後的再循環利用須積極推動,這是減少塑膠垃圾留滯海岸、進入海洋的最後一哩路。源頭減塑是眾所皆知的減少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,抑制污染發生的根本之道,但尋求便捷、利益是人的天性,要人們對便利、廉價的塑膠「斷、捨、離」,成效仍緩不濟急。因此,降減海廢威脅的另一方法是讓廢料成為生產物料,再一轉身成為再製品,不讓廢塑料只有留待萬年消解一途可走。

環境能否改善?有請織女

臺灣紡織業曾一度走向夕陽工業,如今已轉變為全球紡織業研發重鎮,其中全球機能性布料市占率高達7成。機能布料與海漂垃圾又有什麼樣的鏈結呢?臺灣沒有參加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,但有16支國家代表隊穿著臺灣紡織業製作的球衣,在球場上競技求勝,球衣的原料就是海漂垃圾頭號戰犯「廢棄寶特瓶」的華麗轉身。

臺灣的紡織和回收技術進步,PET寶特瓶經由清洗、破碎製成環保粒,再透過抽紗、加工,就能變成一件件舒適、環保的機能運動衣。德國Adidas運動品牌於2016年全球發售的限量海洋環保鞋,所有材料都是漂浮在馬爾地夫周圍海洋的垃圾,而協助再生製鞋的就是來自桃園市觀音區的亞東創新發展公司,是再生製造的佼佼者。桃園市政府在2019年6月起與亞東創新合作,將桃園市淨灘、淨海清理出的廢棄寶特瓶,交給亞東創新進行回收後,再製成環保衣,並回饋桃園市政府海岸巡護隊志工穿著,讓廢棄寶特瓶獲得第二生命,守護著淨海的最後一哩路。

依據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統計,市府海岸淨灘、淨海的維護成果,自今年6月至7月底已收集有980公斤的垃圾廢棄寶特瓶集運至亞東創新,進入回收循環,依據顏色與清潔程度進行初分類,再壓製成瓶磚,瓶磚會經過解包、洗滌、脫標籤、分色分類、粉碎、清洗、去除雜質、脫水,處理成乾淨的PET碎片。接著送至遠東新世紀公司新埔廠將PET碎片再加以分解、重新聚合及高溫熔融,成為PET酯粒,又稱再生聚酯粒(Recycled PET),也就是環保粒,接著再抽絲紡紗,製作環保織品,每公斤的寶特瓶約可製作5件環保慢跑衣。海廢寶特瓶回收再製流程(見PDF)。

結論

從源頭禁塑的海洋減塑政策是為減少塑膠累積為廢棄物的機會。已經存在的海漂垃圾則可積極進行各種淨灘、淨海活動,從自發性的志工活動到政府實施的海岸清潔計畫等,都可降低海洋中垃圾存在的程度。從海岸撿拾而回的垃圾,透過循環經濟將無用的垃圾變成有用之物,就能帶來良性循環。當民眾察覺環保行動能帶來明確而可見的優點時,也將更樂意參與行動。期待未來廢棄塑膠不再是海上常客!

(圖文完整版請至首頁下載全文PDF)

將此頁分享至:

親愛的讀者:
感謝您對於「海洋資訊雙月刊」的支持,為能更確實掌握您的需要,請您協助回答下列問題,謝謝您的合作,並祝身體健康,事事順心。
請問此篇文章您覺得如何?
其他建議 驗證圖碼 點擊刷新驗證碼



:::footer圖
53329位訪客